在網上購物消費承受力大部分人都還很保守,因為財富還是集中在相對年齡層大的人手中,而選擇網上購買珠寶飾品的都是90年代以后小青年,通常會在知名珠寶旗艦店購買。我倒是可以分享一下對每位女性年齡段對珠寶需求和購物觀念的理解。
50-60年代女性;不管是自己現在生活條件有多優越,都不愿意花錢買首飾,首飾畢竟是奢侈品,不能當飯吃。因為她們的曾經都苦過、累過,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感覺也不實用,想想連自己生活都十分的拮據的人,也不會在購買首飾上多花一分錢,其實大部分都是自己女人幫她們買,也是盡自己做子女的一份孝心,(基本上8000-15000元)黃金手鐲居多,哄長輩們開心,而在她們思想觀念中也沒有顧及到美是什么概念,更不用說在網上購買的,基本是不會選擇認可,看到真實的實體店都要前思后想,只知道擁有比好看更覺得實在。
70年代的女性;這也要看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消費能力70年代,一般有一定消費能力,因為這一代這個年齡段積累財富相對比較多,沒有房貸車貸的壓力,享受品質生活,翡翠、紅寶石、祖母綠等高檔珠寶都是她們的首選,他們購物習慣一定不會在網上,她們是經歷過知道網上這類東西容易摻假,除非是在其他行業領域的品牌,珠寶基本也不會選擇在網上購買,價格一般都在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通常選擇實體店,或行業集散中心。
80年代的女性;我想大部分80年代女性算比較苦逼的年代,房貸、車貸、還拖兒帶女,還各種鼓勵多生幾個小孩,面對各種生活成本費用,壓得透不過氣,別說能買好的珠寶了吧,很多都是結婚前的嫁妝吧,就根本沒換過,有點錢都恨不得先給自己父母買上一個最好的,對網上的東西珠寶類產品也會持懷疑態度。
90—20年代的女性;一般她們更容易接受網上購物,各種支付方式滿足了她們的需求,舍得購物毫不吝嗇,刷爆信用卡,有著超前的消費意識,有著一定的隨意性,低到幾十元的銀飾品,高到幾萬的奢侈品,毫不含糊對自己下手絕對夠狠。
綜上所述小篇也無力概括全部代表所有,確實每個年齡段都會有審美、消費觀念、和選擇購買渠道的不同,甚至你看不透我的美,我也看不透你的好。我想大部分渠道不管是網上還是實體店都能滿足消費者,不能滿足的是人們對美的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在實體店都只是一種銷售方式和渠道,也還是那么一些牌子、一些方式、一群人,就是不斷買、買、買。最終回歸離不開產品設計本身,少一點雷同與跟風,就看誰在堅守原創,能不能成為行業里面的一縷清風,都在等待時間給我們答案。